English

明天的学校在哪里

1999-06-02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郑直 我有话说

“小升初”改革的前瞻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现有的实践结果,那么改革实施一年的效果究竟如何?

电脑派位引起“二次流动”

如果说,电脑派位确实缩小了各校间的生源差别,那么其对于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而采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尽管去年试行电脑派位的几个区确实把每一个毕业生都用电脑派了位(特长生和被民办公助校提前录取的除外)。派位后的报到率也近百分之百,但报到后的二次流动量也确实不低,且二次流动都是单向流动,重点校和准重点校只进不出,基础薄弱校只出不进,相对平衡的只有那些中间校。某基础薄弱校招了7个初一班新生,至今竟转学走了50余人。但并非每一个对电脑派位结果不满意的学生都有可能重新择校,因为二次流动一般需付人情关系加几万元“赞助费”的代价。而基础薄弱校多少能留住一些过去“撮底”撮不来的好学生,也能聊以自慰。总体分析,原来的重点校和准重点校普遍对电脑派位持怀疑甚至抵触态度,基础薄弱校则寄希望于电脑派位。

据海淀区教科所在全区的抽样调查结果,只有17.5%的教师认为电脑派位是公平的,54.8%认为是绝对不公平的,45.1%认为考试升学仍是较为公平的做法。部分教师认为:电脑派位解决了生源不均衡的问题,形成了学校招生方面的相对公平,但限制了学生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又造成新的不公平。

电脑派位带来新“难题”

电脑派位之后,原来生源水平的相对整齐到参差不齐对各校的教学都成为难题。最不适应的就是那些重点、准重点校,老师们普遍慨叹难教难管。第一,原来操心的只是学习,现在还要操心纪律管理。一所准重点为此干脆在开学前将全部新生拉出去搞了一周军训。其次,学生差异大,教学深浅进度都不好把握,

要达到往届学生的水平,就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心血。学校普遍反映,电脑派位对基础薄弱校是机遇,对重点校是挑战,各类学校都要改变过去面对同一对象的教学方法,但做到这点殊为不易。

电脑派位不能一日“扶贫”

电脑派位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推行“免试就近入学,以生源的均衡拉动学校教学差异的缩小,最终减轻学生升学负担,因此,电脑派位至今并没有在北京市全市范围内实现。但电脑派位也好,就近对口也罢,生源并非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因素,即使学生都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学校的师资和硬件不在一条起跑线上,学校的教学质量仍不可能达到相对均衡。据介绍,北京市已连续几年把改造基础薄弱校作为教改重点,除市、区两级财政拨款助其硬件改造外,很多区制订了师资“扶贫”计划,推出重点校老师长期轮换到基础薄弱校代课,基础薄弱校教师到重点校进修等等“名师导学一类的具体措施。但大家都承认,重点校品牌的建立是历史积累下社会认可的结果,基础薄弱校的“摘帽也绝不会像电脑派位那样可以一日完成,校际差异不会在一两年内缩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派位的初衷将大打折扣。

明天的学校在哪里

明天的学校在哪里?这是每一个小学生的家长都殊为关心的话题。记者发现各区教育系统普遍缺乏对“小升初改革效果的跟踪研究,请一些业内人士帮助分析预测,大家也都出言谨慎,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电脑派位对淡化升学考试、减轻学生负担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实施的时机尚不成熟,对口入学也可能招致小学择校风更盛。有学校的差别就永远会有择校的竞争,有竞争就永远会有负担,家长和学生都不可能绝对的轻松。况且“小升初的负担取消了,中考、高考的压力还会存在,中招不会实行电脑派位,高招就更不会。学校、家长、学生一致认为,目前形势下,考试升学仍不失一种相对公平的手段,而且有利于建立学生正常的竞争意识,与其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前途靠撞大运决定,不如让他们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家长认为,今年一些民办公助校采取的综合评价打分方法有值得借鉴之处,如果评价科学,可起到鼓励学生发展的作用。

初中教育仍属义务教育范畴,国家要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初中教育,家长则希望初中成为孩子升学一块坚实的台阶。因此,学校、学生、家长都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制订更加科学、公正的“小升初升学体制,让学生知道他们明天的学校在哪里,并为之努力,就像他们日后要确定选择北大还是清华一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